USDT Casino 分类>>

USDT Casino - 全球热门USDT游戏娱乐平台,安全稳定,极速出款比特币真的安全吗?能不能替代黄金?做局者到底想用它干什么?

2025-10-22 19:27:4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USDT Casino - 全球热门USDT游戏娱乐平台,安全稳定,极速出款(访问363050.com 领取888USDT)

USDT Casino - 全球热门USDT游戏娱乐平台,安全稳定,极速出款比特币真的安全吗?能不能替代黄金?做局者到底想用它干什么?

  比特币真的安全吗?能不能替代黄金?做局者到底想用它干什么?一枚看不见摸不着的比特币,年初最高卖到11万美元,折合人民币80万。

  有人说它是未来的数字黄金,能涨到100万;也有人说它是现代版的郁金香,正吹起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金融泡沫。比特币真的安全吗?能不能替代黄金?做局者到底想用它干什么?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让玩家、金融机构甚至个别政府都参与的比特币到底有什么秘密?

  2008年11月,当全世界还沉浸在次贷危机的余波中惊魂未定时,一个自称中本聪的人在网上发布了比特币白皮书。他在书中写道,比特币是一种点对点的电子货币,能创造一个去中心化的全新支付系统。这里有两个概念:点对点和去中心化。

  试想一下,当你去商场吃饭并向商家付款时,你的账户要减去一笔饭钱,商家的账户则会增加一笔饭钱。假如你的付款账户和商家的收款账户不是同一家银行,那么资金就在不同银行间发生了转移。

  这个时候,央行的支付清算系统就会在你的银行账户里减一个数,然后在商家的银行账户里加一个数。在现实世界中,每天数以亿计的交易量都是通过这样的加加减减完成的,比如花钱买一杯奶茶、收到公司发的工资等等。

  各银行会把交易数据上报央行集中处理,央行则对所有交易进行确认,他们共同组成了中心化的支付系统。换句话说,你账上有多少钱是这个中心化支付系统说了算的。

  相比之下,比特币打造的支付系统就不是中心化,而是“云化”了。你有多少比特币是需要这个“云化”的支付系统确认的,而这个“云化”的支付系统就是区块链网络。你可能听说过比特币挖矿,这里的挖矿自然不是挖煤,而是在电脑上运行一个特定程序,运行了这个程序的节点叫矿工。

  遍布世界各地的所有矿工就共同构建了区块链网络。当比特币发生交易,比如一个矿工把比特币转给另一个矿工,这笔交易行为会通知到每一个矿工,即得到整个区块链网络的确认。

  因此,每个矿工手里到底有多少比特币,其他所有矿工都是知道的。但正如上面所说,矿工是运行比特币程序的节点,因此节点信息虽然是公开的,但节点背后的人却是匿名的,就像早年不用实名认证的手机卡。因此,在比特币的流通过程中,除了自己以外,任何外人都不知道节点背后的这个人的信息,包括他是谁、在哪里,就像早年用公用座机给你打电话的人。

  由于技术上可通过任何节点交易,实现全世界流通,加上任何人都可以持有、购买和出售,并在交易过程中匿名,比特币充满了神秘色彩,自诞生就受到技术爱好者们的狂热追捧。但真正让比特币进入大众视野的,是它被注入金融属性后一路狂飙的价格。

  2010年初,比特币的价值几乎为0,大约0.003美元一枚,也就是人民币两分钱,主要在少数技术极客间流通,也没人把它当成钱。2010年5月,有个程序员为了验证比特币的实用性,在论坛发帖称,愿意用1万枚比特币换2块披萨。

  4天后,有人接受了这笔交易,并用价值25美元的披萨券跟他交换。这个程序员如愿吃到了披萨,并做成了用比特币购买商品的第一笔交易。然而,没人能想到,这1万枚价值25美元的比特币会在15年后的今天,价值10.9亿美元,整整翻了3633万倍,从能换2块披萨到能买两架飞机。在价格上涨的过程中,比特币创造了有史以来最让人心惊肉跳的市场行情,也诞生了有史以来最令人向往的造富神话。

  基于比特币的上述特性,以及它在设计之初就被限定的2100万枚的上限,越来越多人把比特币当成一种资产。随着资金不断涌入这个市场,比特币的金融属性逐渐成型,最终变成今天总市值高达1.6万亿美元的全球第九大资产。

  我在很多视频中反复说过,价格与价值是两种东西。由于价格是交易出来的,而交易则受群体共识的影响,所以价格与价值往往并不对等。比如这部视频中提到的售价几万的金融茶,还有本系列第一集讲述的被炒到上百万的郁金香,都是一种东西在被极端的群体共识扭曲后,价格远超价值的非理性行为。

  那么比特币到底有没有价值?或者咱们换个直白的说法,一枚看不见摸不着的比特币到底值不值10万美元?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深入经济的底层,也就是货币层面来分析。这并不复杂,我给你举个例子。

  你之所以敢持有黄金,是因为它刻在了地球人的基因里,并经过了数千年传承。黄金的背后,既是各国货币的价值锚定物,也是地球人群体共识的兑付保证。你之所以敢持有人民币,是因为它能在我们国家购买商品与服务。

  人民币的背后,既是我们国家主权信用的背书和政府的公信力,也是全球最大实物商品产能的兑付保证。但是有些国家的货币,比如津巴布韦元,你就不一定敢持有了。因为尽管看上去它也是主权货币,但它背后的国家却不一定有兑付能力。

  道理很简单,这个国家太穷了,2022年的GDP只有250亿美元,相当于我们一个十八线的地级市。一个自然资源、工业产能不突出的地方,很难保证货币币值的长期稳定,直观表现就是恶性通胀。比如,2001年100津巴布韦元可以兑换1美元,但到2009年,1美元能换300万亿津巴布韦元。

  通过上面的例子,你会发现,货币的价值等于商品的兑付加交易的对象。也就是说,一种货币是否有价值,取决于它最终能兑付什么,以及找谁兑付。

  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禁止ICO融资活动,并陆续关闭了中国境内的比特币交易所。2021年,10部委再次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并强调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

  上面的一系列政策其实表明了我们国家对包括比特币在内的虚拟货币的态度——明令禁止。那反映到现实层面,不仅个人用比特币在中国境内买不到商品,国家也不接受比特币作为支付手段。

  所以站在宏观视角,如果把比特币当成一种货币的话,那它一文不值。因为替全球结算货币提供实物商品兑付的中国根本不认这个东西,请多想想这句话的含义,它实际上解释了为什么即使比特币能换美元,但如果把它当成独立货币,仍然一文不值的本质原因。

  另一方面,短期的剧烈波动也使比特币无法成为货币,它的稳定性太差了。在过去十多年间,比特币的价格时而一飞冲天,时而大跌演进,既能单日暴涨90%,也能单日暴跌90%。这就好比你刚收到的钱可能当晚就升值10%,但也可能第二天又贬值10%。所以,价值稳定性差的特点注定它无法与信用货币相比,这也是很多人不接受比特币的主要原因。

  或许是为了表达对各国乱印钞的不满,中本聪在设计比特币的时候,用算法锁死了数量上限——2100万枚。于是“稀缺”就成为比特币支持者将它与黄金挂上等号的理由。那么比特币真的等同于黄金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假设你意外获得了两根金条,每根1公斤,以现在的价格算大概100多万,你不仅会认为这是一笔不菲的财富,而且如果不急用钱的话,你大概率会藏在床底下,甚至有可能留给下一代。但如果你意外获得的是两枚比特币,按现在的价格也值100多万,那你大概率会把它兑换成现金,因为真金白银才是你认知里实实在在的钱。

  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产物,比特币似乎在挑战黄金的位置,比如它同样稀缺,同样开采难度大,同样不是任何个人、机构或国家发行的。但是价值来源于共识,地球人认可黄金是源于黄金作为贵金属的稀缺和数千年来的共识,而比特币的价值仅来源于近十几年来极少部分人对去中心化安全支付的共识。至于其他大多数人的狂热,不过是比特币价格暴涨后,因财富效应导致多巴胺泛滥的结果。

  从另一个角度看,所有投资品都应该有实用属性,比如房子可以住,黄金可以装饰并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但比特币除了见不得光的匿名转账外,没有其他使用价值。所以,希望比特币成为黄金,恐怕是本世纪最天真的一厢情愿。

  我是学计算机出身的,对比特币的原理略有研究。客观地说,这玩意儿自诞生以来遭受过无数次黑客入侵,但从未被攻破。能通过全球顶尖大脑的轮番考验,安全性是没问题的。但在资本介入后,比特币已从最初的技术游戏逐渐变成了投机游戏。当越来越多人把它当成金融产品炒来炒去,交易就变成了零和博弈,即炒币赚钱吃到的肉,来自更多人亏钱割的肉。从这个角度看,炒币跟赌博没有区别。

  那既然如此,为啥还有国家会把比特币当成重要资产,甚至立法支持并推动加密货币的发展呢?今年3月,美国对加密货币的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从怀疑和强监管转向积极推动和支持。特朗普不仅撤销了限制银行参与加密货币市场的法规,还任命支持加密货币的官员进入关键监管机构,比如美国财政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

  他甚至表示,要把美国打造成全球加密货币之都,并计划在5年内储备100万枚比特币。看到上述消息,热衷炒币的玩家恐怕又要颅内高潮了,他们开始憧憬未来能涨到多少,然后用小学生都会的数学来YY自己能赚多少。

  凡事皆有因果,对岸力捧加密货币,肯定不是为了拉高价格让你出货赚钱。真相虽然没那么简单,但也并不复杂。我在这个视频中讲了,当下美国正面临严重的债务问题,36万亿美债压顶,迫使美联邦政府急需大量新增资产来修复它不断恶化的资产负债表。

  说直白点,美国如果要降低债务上限的攀升速度,就必须不断补充新的、具有高账面价值的抵押品。这个抵押品除了黄金外,最理想的标的就是加密货币,后者本来就是“空气”。把“空气”炒成一种大类资产,再注入资产负债表,美国就能印出更多的美元。

  我们来算一笔账,假设他储备了100万枚比特币,并按之前的10万美元计算,那这笔资产的账面价值就是1万亿美元。此时,在注入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端,对应到负债端就能抵消1万亿美元的债,或者能再多借1万亿美元的债。那如果是通过炒作甚至亲自下场交易,吸引更多资金进场,再把价格继续往上赶,谁会是最大的受益者,谁又会承担代价呢?大家自行想象吧,结论已经非常清晰了。

  我们经常看到炒币爆仓的新闻,一般发生在币圈剧烈波动,比如大涨或大跌的时候。加密货币市场是7乘24小时全年无休的,各大交易所每时每刻都在交易,不仅包括本币,也包括围绕本币的各种衍生品,像期权合约等等。

  这类交易基本都附带了高倍杠杆,几倍、十几倍根本不够看,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才是常规操作。比如我见过的最高125倍的合约交易,意味着0.8%的波动即可本金翻倍或本金清零。在这样一个近似赌场的环境中,投机就是唯一的目的,爆仓就是唯一的终局。

  由于幸存者偏差的存在,人们听到的故事大多是赢家的,比如谁又靠炒币一夜暴富,很少听到输家的故事,因为失败者大多藏着不说。那么在这个绝大多数人都亏钱的市场,那些在无数次交易中蒸发掉的钱都被谁赚走了呢?

  答案很简单,随便掏出一张美元,你会在这张小小的绿纸上看到“Federal Reserve Note”的字样,意思是联邦储备券,或者咱们换一个更直白的翻译:美联储印发的借条。也就是说,美元的本质是一种债务凭证,代表美联储对持有者欠下的债。那如果这张凭证消失了,对美联储来说,债务也跟着消失了。看懂了吗?理解了货币就理解了比特币。

  30多年前,我上小学的时候,同学间流行一种卡片,大概火柴盒大小,1块钱可以买100张,上面印着各种卡通人物。然后大家趴在地上扇来扇去,互相博弈对方手里的卡片,玩过的朋友应该都懂。我水平很差,经常输得一干二净,但又不甘心,所以会拿饭钱、玩具跟赢家交换。

  有一次我用早餐换了10张卡片,结果5分钟后就输光了,然后饿了一上午。现在回想起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饿着肚子趴在地上跟同学博弈卡片,而是那张卡片本身的含义,它俨然变成了在当年我们这群孩子间流通的货币,只要价钱合适,几乎可以换对方手中的任何东西。

  但我们都知道它也仅限于此,因为就连卖卡片的老板娘也秉承“一旦出售概不退换”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耗费了我们当年宝贵零花钱的卡片,最终成为了历史,仅存于意犹未尽的回忆中。

  比特币会不会成为21世纪最大的金融泡沫?答案或许就在不久的将来,但这个问题本身要比问题的答案更值得你思考。因为不论后面的剧情如何发展,人性的贪婪与恐惧,一定会让明天继续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一开始人们不相信泡沫,紧接着人们相信泡沫但认为它不会破裂,到最后,人们相信泡沫会破裂但认为它不会影响自己。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