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DT Casino USDT Casino 分类>>
研报指标速递-研报USDT Casino - 全球热门USDT游戏娱乐平台,安全稳定,极速出款-股票频道-证券之星
USDT Casino - 全球热门USDT游戏娱乐平台,安全稳定,极速出款(访问363050.com 领取888USDT)事件:公司披露2025年中报业绩预增公告。2025H1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7.22-75.62亿元,同比增长60%-80%;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2.16-70.56亿元,同比增长85%-110%。
中报业绩超预期,Q2单季度保持高增。按业绩预告中值计算,公司25Q2实现归母净利润40.89亿元,同比增长27.97%,环比增长33.93%,延续一季度的高增态势。我们判断主要系铁路装备实现批量交付,以及新产业业务良好增长。24年/25H1国铁集团累计招标时速350公里动车组246.5组/68组,招标动车组高级修833.25组/312.25组。今年5月公司披露24年12月至今年5月合计签订动车组订单151.2亿元,动车组高级修订单105.5亿元。今年1-5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8.6亿人次、同比增长7.3%,创历史同期新高;7月1日全国铁路暑运启动,预计7月1日至8月31日将发送旅客9.53亿人次,同比增长5.8%。铁路客流保持强劲增长,铁路车辆需求景气持续,叠加动车组高级修订单保持高位,预计25Q2公司维修业务交付有望超预期。
看好全年铁路装备需求保持高位,新产业业务持续向上。今年上半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59亿元,同比增长5.5%,累计投产新线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看好动车组新造及维保需求保持高位,机车有望受益大规模更新政策陆续落地带来的更新弹性。新产业方面,今年以来国内外风电行业呈现强劲发展态势,海上风电与海外市场成为增长引擎,公司新产业业务有望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投资建议:基于上半年业绩,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将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40.20亿元、140.53亿元、154.77亿元,对应EPS为0.49、0.49、0.54元,对应PE为15倍、15倍、13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固定资产投资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新能源混动曲轴业务增长显著,驱动公司业绩增长。2024年公司曲轴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36亿元,同比增长41.32%,毛利率达30.25%,同比+1.08pp。同时,公司积极扩产以满足客户需求,在曲轴生产线万件曲轴产能的目标。公司预增公告披露,混合动力曲轴市场需求增加使得新能源曲轴业务收入较同期有所增长,25H1插混汽车累计销量252.1万辆(中汽协口径),同比+31.2%,未来伴随公司产能提升叠加混动市场需求旺盛,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公司持续修炼内功,降本增效起成效。25Q1公司毛利率为27.1%,同比+2.6pp,环比+1.4pp,净利率为13.8%,同比+4.0pp,环比+1.8pp。费用层面,25Q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9%/4.3%/5.9%,同比-0.9pp/-0.9pp/-0.3pp,环比+3.2pp/-2.6pp/+0.4pp。公司持续深入开展提质增效专项行动,严格把控各项支出,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成效,盈利能力持续加强。
公司优化资源配置,持续拓展新成长空间。公司转让公司持有的合资公司25%股权(阿尔芬),进一步优化现有资源配置,使得投资收益增加,助力公司25H1净利润增长。此外,公司计划通过增资和股权收购的方式,获得长坂(扬州)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35%的股权,并计划与长坂科技共同设立合资公司,进军人形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当前长坂已建成国内首条高精度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磨削量产线,其中,上肢丝杠年产能达1万套、下肢丝杠年产能达2万套。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5/26/27年归母净利润为3.0/4.1/5.4亿元,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为42.7%,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技术创新不及预期的风险,客户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下业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机器人行业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等。
新和成是国内精细化工领域的领先企业:公司多年秉持创新驱动发展,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拥有浙江新昌、浙江上虞,山东潍坊,黑龙江绥化四大生产基地。公司以维生素、蛋氨酸等营养品业务为基石,发展香精香料、新材料业务,一体化产业链保障产品生产稳定性,提高产品竞争力。
维生素产品价格筑底,新和成规模&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凸现:维生素行业供给极为集中,截止2025H1,全球VA的CR5=77%,VE的CR5=92%。截至2025H1,公司VA产能8000吨,VE(按粉计)产能60000吨,分别占全球产能的13%,23%。新和成作为维生素行业头部企业,打通整条产业链,实现柠檬醛、芳樟醇等关键中间体完全自产,已经成功达成中间体的降本工作,且能够与香精香料、新材料等产业链协同,一体化的优势使公司极具竞争力。
蛋氨酸景气上行,公司扩大产能贡献增量:全球蛋氨酸供给呈现寡头垄断格局,2024年全球蛋氨酸CR4超80%,后续新增产能较少,蛋氨酸景气度提高。经多年的技术攻关,2024年我国蛋氨酸产能占全球产能的34%,其中新和成拥有固体蛋氨酸产能37万吨,并与中石化镇海炼化合作建设18万吨液体蛋氨酸产能,成本优势显著。
新材料多板块协同布局,项目有序推进:公司使用营养品板块共同中间体联动生产多种新材料产品,既发挥技术优势,也节约生产成本。截至2025H1,公司拥有2.2万吨PPS产能;新能源材料和环保新材料项目一期已投产,产品产能包括IPDA20000吨、ADI4000吨、HDI3000吨;高端尼龙与光学项目持续推进。
香精香料盈利持续向好,兼具规模与技术优势: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香精香料公司,规模优势显著,并发挥一体化产业链的成本优势,积极开拓香精香料业务,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成为公司未来盈利的重要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新项目开展情况,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60、69、73.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2%、16%、6%,按2025年7月15日收盘价计算,对应PE为11.0、9.5、9.0倍。考虑到公司固蛋项目改扩建完成,液蛋项目有序推进,新材料项目逐步投产,我们看好公司发展前景,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7月15日,润贝航科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2025H1,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500万元-9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6.78%-103.23%,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500万元-9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9.53%-107.04%。
1、收入增长、费用下降,2025H1业绩高增。2025H1,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65亿元-0.90亿元,同比增长47%-103%,主要由于公司收入同比有所上升、股份支付费用同比下降,以及汇兑损益影响等。2025Q1,公司业绩快速增长,实现营收2.38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归母净利润0.34亿元,同比增长68%。2025Q2单季度,公司或延续了一季度的增长态势,根据2025H1业绩预告的归母净利润区间0.65亿元-0.90亿元计算2025Q2单季度业绩区间为0.31亿元-0.56亿元,其中值为0.43亿元。
2、国产航材前景广阔,公司自研航材能力持续提升。发展国产航材一方面可提高供应链安全性,另一方面可降低航材采购成本。根据东方航空史宏伟发表的《关于构建国产飞机维修运行体系的思考》目前主流民航飞机运行和维修所需要的航材,90%来自欧美国家,航空公司面临着航材供应链上的寡头垄断和技术壁垒,采购价格和采购周期失控,运营成本和保障效率提升空间受限。根据姜德村等发表的《民用航空产品国产化替代与取证路径探析》,航材采购成本在航空公司运行成本中占10%左右,采购国产替代件可将航材采购成本降低30%-70%。公司持续推进国产化自研产品取证、市场推广及生产能力建设,2024年,惠州生产基地全面完成验收并投产,大幅提升公司航材国产化自主生产能力。截至2024年末,公司共有约2400个件号通过中国民航局相关适航认证,可以等效替换国内运营的波音、空客等多型客机上的进口航空器材,部分自研产品已写入中国商飞工艺材料产品批准书。
3、C919生产交付提速打开制造端增量市场。随着国产大飞机生产交付提速,飞机制造端对于航材的需求有望快速增长。中国商飞预计2025年将C919年产能提升至75架,到2029年计划产能达到200架,并计划2025年走出国门,对接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航司客户;中国商飞2025年航材采购量预计为2024年的4倍。公司自2011年起服务中国商飞,曾获C919大型客机首飞先进集体奖和C919大型客机TC取证先进集体奖。根据公司招股书,2020年公司对中航工业和中国商飞的销售收入合计占比16%。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国产大飞机生产交付提速带来的航材需求增长。
4、多措施应对关税冲击,经营稳健。截至2024年末,公司存货3.01亿元,同比增长33%,2025Q1末,公司存货2.91亿元。2024年公司将剩余募集资金1.9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并提出加大备货除加大备货外,公司多措施应对关税冲击,在2018年贸易摩擦后,公司与主要客户的协议中都包含当外部环境变化时价格会相应调整的条款,保证了日后沟通、传导的空间。此外,公司通过完善产品结构、拓展不受影响产区的件号、拓展新业务等方式,尽量对冲对经营情况的影响,部分进口产品的成本提高也给公司国产化业务带来了增长契机。
5、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38亿元、1.70亿元和2.05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估值分别为28、23、19倍,维持“增持”评级。
主业来看,味精成本保持下行趋势,商超家庭装增长贡献主要动力。新品中,松茸鲜、特级酿造酱油、复合调味料等产品2025H1收入同比增长均超过100%,公司新推出红豆薏米水、桂圆红枣水等产品布局健康水赛道,后续临近饮料旺季,预计结合数字化营销与渠道渗透优势,水业有望贡献新增长点。算力业务来看,2025Q2延续一季度增速,其中AI应用领域发展加速,公司后续有望通过轻资产运营实现利润优化。
公司持续进行内部营销改革,品牌认知度优化,随着经销渠道下沉与特通渠道增量开拓,味精市占率稳步提升,且成本低位下盈利能力持续释放,算力业务通过轻资产运营,在承接订单的基础上,构造算法解决方案能力护城河,第二曲线逐渐跑出规模。根据半年度业绩预告,我们调整2025-2027年EPS分别为0.18/0.24/0.30(前值为0.22/0.29/0.3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3/25/20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宏观经济下行风险、食品安全风险、主业增长不及预期、股权激励进展低于预期、算力业务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成本上涨风险等。
固态电池产业变化?集流体材料技术路线如何?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与电池行业的发展密不可分。(1)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快速发展,锂电出货量实现快速增长。2024年我国锂电池出货量1175GWh(yoy+32.6%)。(2)依据固态电解质材质及特性,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主要可以分为硫化物、氧化物和聚合物三个类别,多家车企及电池厂确定固态电池硫化物路线。复合集流体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医疗等领域。2023年全球复合集流体市场规模达到18亿元。预计2025年全球复合集流体的市场规模有望接近300亿元。复合集流体对动力电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高能量密度、快充兼容性和安全性提升。目前可用作锂离子电池集流体的材料有铜、铝、镍和不锈钢等金属导体材料、碳等半导体材料以及复合材料,不锈钢或铁基材料或将成为未来技术方向,铁的表面能形成一层厚且稳定的天然氧化层,这层钝化膜能有效“抑制硫化物的形成反应”,从而避免了腐蚀。新能源车及储能领域高增需求、固态电池持续技术升级均为公司业务发展带来较大机遇。
远航精密专注哪些业务?客户群及财务表现如何?公司主要产品分为镍带、箔和精密结构件两类,产品下游终端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电动工具、电动二轮车、储能、航空航天、金属纪念币等领域。2024年镍带、箔和精密结构件营收分别为6.15亿元和2亿元。2024年公司通过控股孙公司黑悟空能源将产业链进一步延伸至FPCA领域。区别于传统厂商来料加工模式,公司在材料、结构、布线方面具备自主开发设计能力,并基于一体化优势,在产品质量、快速响应等方面具备行业竞争力,已与下游头部企业开展业务合作。公司直接客户以电池生产商、精密结构件加工商为主,包括松下、LG、珠海冠宇、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天鹏电源、孚能科技等。2024年公司营收达8.52亿元(yoy+5.25%)、归母净利润达6744.28万元(yoy+113.37%)。
公司特色及竞争优势如何看待?未来展望?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共拥有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89项,制备的镍带、箔产品镍含量可达99.8%以上,高于行业标准规定的镍含量需达到99.5%的要求。公司掌握了大卷重、超宽度和超薄、超窄的镍带、箔制备技术,能通过对轧制道次、工艺参数、热处理温度等精确控制,制备厚度在0.01mm-7mm之间,宽度在1mm-350mm之间,拼接后单卷卷重最高可达3,000kg、尺寸公差较小的镍带、箔产品。与可比公司东杨新材相比,2021-2024年远航精密营业收入持续高于东杨新材。公司募投的“年产2,500吨精密镍带材料项目”预计于2026年年底投产、“年产8.35亿片精密合金冲压件项目”拟定于2025年年中达可使用状态,届时新增产能有望为公司发展保驾护航。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0.82、1.00和1.25亿元,对应PE为36.8、30.0、24.0倍。我们选取诺德股份、方邦股份、嘉元科技作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2025PE均值为118.6X。行业端逻辑聚焦需求增长(新能源汽车、储能)和技术升级(固态电池),公司端逻辑强调业务契合度(镍基材料中上游定位)和合作稳定性。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2025年7月11日,迪阿股份发布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
公司拟授予股票权益合计不超过90.19万股,约占总股本0.23%;其中首次授予72.28万股,约占总股本0.18%,预留授予权益17.92万股,约占总股本0.04%。本激励计划授予价格为15.12元/股,首次授予激励对象不超过27人,包括公司(含子公司)董事、高管、核心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骨干。业绩考核方面,以2024年为基数:首次授予部分需满足2025-2028年营收增长率分别超10%/20%/33%/46%,且扣非净利润分别超0.36/1.00/1.50/2.00亿元;预留权益部分需满足2026-2028年营收增长率超20%/33%/46%,或扣非净利润超1.00/1.50/2.00亿元。预计首次授予权益2025-2029年费用摊销分别为226.66/437.78/234.72/121.40/40.43万元。本次激励计划涵盖公司研发、品牌、运营等多个业务模块核心人员,能够起到积极示范与带动效应,彰显公司未来长远发展的信心。
今年以来天然钻石价格降幅有所收窄,公司持续推进店效提升与渠道调整,重点布局头部商场,淘汰低效冗余店设,并对店面形象、消费体验及商品结构全方位升级。2024年针对中腰部商场十余家门店优化试点成效显著,7-8家平均业绩增长超50%,2025年计划将优化方案推广至剩余100多家同类型门店,成果预计将于Q2、Q3显化。线上直营渠道受益于市场开拓及精准营销,官网用户注册量持续增加,预计后续将延续快速增长态势。
公司深耕高端钻戒及珠宝行业,面对终端需求短期萎靡影响,积极优化渠道结构,聚焦门店运营降本增效,2025Q1收入缺口企稳,同店稳步回升,目前渠道调整基本完成,随着调改成效显化、毛利率企稳,利润端有望企稳回升,同时公司布局黄金镶嵌品类第二曲线,有望贡献业绩增量,实现困境反转。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40/0.51/0.6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72/56/43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投资评级。
澜起科技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增的自愿性披露公告,公司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26.33亿元,较24年H1增长约58.17%,实现归母净利润11-12亿元,同比增长85.5%-102.36%,中值11.5亿元,同比增长93.9%。公司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3-11.2亿元,同比增长89.17%-105.71%,中值10.75亿元,同比增长97.6%。
AI产业趋势向上推动公司上半年收入高增。公司25年H1业绩实现高增长包括三点主要原因:1)AI产业趋势推动行业需求旺盛,公司主营产品DDR5内存接口及模组配套芯片出货量显著增长,第二子代和第三子代RCD芯片出货占比增加,公司内存接口及模组配套芯片营收大幅扩张;2)公司三款高性能运力芯片(PCIeRetimer、MRCD/MDB及CKD)合计销售收入2.94亿元,较24年H1大幅增长;3)公司营收结构变化,DDR5内存接口芯片及高性能运力芯片营收占比增加,公司毛利率同比实现增长。
公司25年Q2预计营收、利润再创新高,多项业绩有望实现连续九个季度环比增长。25年Q2预计实现营收14.11亿元,同比增长约52.12%,环比增长15.47%。公司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规模预计达5.75-6.75亿元,同比增长55.51%~82.56%,环比增长9.46%-28.49%,中值6.25亿元,实现同比增速69%;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预计达5.27-6.17亿元,同比增长62.33%~90.06%,环比增长4.85%-22.76%,中值5.72亿元,同比增长76%。此外公司Q2互连类芯片产品线%。公司25年Q2预计实现营业收入、互连类芯片销售收入、归母净利润以及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单季度新高,互连
类芯片销售收入、归母净利润以及扣非后归母净利润有望实现连续九个季度环比增长。
AI算力需求扩张不断,利好公司新老产品持续放量,业绩增长乐观。IDC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预计为1,251亿美元,2025年将增至1,587亿美元,2028年有望达到2,227亿美元。根据PrecedenceResearch数据,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约为732.7亿美元。在国际地缘政治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加快了智能算力领域的战略布局,国内智算中心的快速建设推动了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不断抬升。IDC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加速计算服务器市场规模达到221亿美元,同比2023年增长134%;到2029年,中国加速计算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美元。AI算力需求的增长或将直接带动配套存力需求的增长和运力性能诉求的提升,公司核心产品内存接口芯片及配套芯片和高端运力芯片或将直接受益,量
盈利预测与评级:考虑到公司所处AI产业的长期趋势向好,公司在互连类芯片的领先技术优势和业绩的高成长性,我们上修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预期为24.14/33.10/43.35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分别为39.22/28.61/21.8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内存模组需求扩张不及预期;新产品需求扩张不及预期;DDR5渗透率不及预期。
25Q2锂盐销量环比持平,成本略降,锂价下跌及库存减值导致亏损。出货端,25H1公司实现自有锂盐产品销量约1.78万吨,同增6%,其中我们预计Q2销量近0.9万吨,环比持平;2.5万吨锂盐产线月底开始停产检修,停产时间约6个月,我们预计25全年销量有望达4.5万吨。盈利端,25Q2锂盐含税均价约6.3万元,我们预计单吨含税全成本6.8-6.9万元,环比略降,Q2预计亏损0.5亿左右。此外,我们预计Tanco矿山精矿库存减值有一定影响。
25H1铯铷毛利同增44%,Q2利润环比持平。铯铷业务25H1实现营收约7.1亿元,同增51%,毛利4.9亿元,同增44%;其中Q2实现营收3.6亿元,环比略增,毛利2.6亿元,环增13%,我们预计贡献归母净利1.5亿元左右,环比基本持平。
25Q2铜冶炼亏损1亿元,环比持平,Q3有望大幅减亏。25H1Tsumeb铜冶炼业务受全球铜精矿供应紧张导致行业加工费显著下降影响,造成净利润亏损2亿元,其中Q2亏损1亿元,环比持平;近期将关停铜冶炼产线减亏确定性较强。Tsumeb锗业务预计25Q4开始放量,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由于锂价底部区间震荡,铜冶炼业务阶段性亏损,我们下调公司25-27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4.0/9.6/19.3亿元(原预测为6.0/12.1/21.2亿元),同比-47%/+140%/+101%,对应PE为60x/25x/12x,考虑公司铜锗即将放量,铯铷维持稳定增速,小金属利润将大幅增厚业绩,维持“买入”评级。
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增点评:上半年业绩同比大幅预增44.82%-71.15%
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50亿元到6.50亿元,同比增长44.82%到71.15%;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01亿元到6.01亿元,同比增长43.48%到72.12%。
各业务板块增势良好,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同比大幅预增。改性塑料业务方面,公司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改性塑料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在汽车、电子电工、新能源等行业的销量和毛利均实现稳步增长;同时,公司加速推进全球化布局,海外业务规模快速增长。
绿色石化业务方面,公司绿色石化板块持续加强与改性塑料板块产业链协同,通过技改升级和工艺优化实现降本增效,并积极开发高端专用料产品以及加快合成改性一体化项目进程,推动经营质量持续提升。新材料方面,受益于国内产业链自主可控需求提升,公司特种工程塑料凭借技术优势,在高频通讯及AI设备等领域加速创新应用开发,客户渗透率显著提高,带动产品销量及毛利快速增长。
二季度业绩预计同环比快增。预计公司2025Q2实现归母净利润3.03亿元-4.03亿元,同比增长9.78%-46.01%,环比增长22.67%-63.16%,预计二季度业绩同环比均实现增长。公司2025年将紧抓“以旧换新”“智能驾驶”“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AI+”等机遇,进一步拓展增量市场需求,力争完成改性塑料板块“333”战略目标。绿色石化业务方面,公司将继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运营效率,着力减亏。新材料方面,公司年产0.8万吨长碳链聚酰胺等特种聚酰胺项目已启动,计划于2026年3月投产,为未来放量增长奠定坚实的产能基础。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波动风险;行业供给增加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下游需求波动风险;出口量不及预期风险;贸易摩擦风险;行业供需格局恶化风险;项目推进不及预期风险等。
国内电动车25H1销量高增、且激励熔断器渗透率不断提升:25H1国内电动车累计销量694万辆,同比增40%,其中Q2销量386万辆,同环比增35%/26%,受益于行业高增。同时,考虑高压快充车型渗透率持续提升,公司25年激励熔断器仍有望保持翻番以上增速,且欧洲电动车销量增速恢复,25年1-5月销量142.3万辆,同比+25%,公司海外熔断器定点开始逐步起量,我们预计Q2公司车端熔断器收入增长50%+,且随着稼动率提升,净利率大幅提升。
国内25H1储能强劲、且2H依旧稳健、预计公司新能源熔断器稳健增长:25年1-5月国内新增光伏装机198GW,同比增长150%,储能装机47GWh,同比翻番。我们预计25年光伏预计装机290GW,同比+5%;储能120-130GWh,同比增20%,强制配储取消后,内蒙、河北等地区共享储能需求旺盛,2H预计储能需求环比仍可稳健向上,且公司供货特斯拉上海工厂,已稳健爬坡。公司聚焦高盈利产品,预计全年新能源营收和毛利率基本稳定。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25年依赖国内电动车销量高增,公司新能源熔断器销量增势稳健,我们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3.4/4.8/6.3亿(原预测值3.2/4.5/6.0亿元),同增83%/40%/32%,对应PE23/17/13倍,考虑公司电力熔断器龙头地位,给予26年25倍PE,目标价12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超市场预期。
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9.6亿元-9.9亿元,同比增长57.64%-62.5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4亿元-8.7亿元,同比增长50.71%到56.09%。
公司2025上半年线上及线下渠道并重发展,实现国内业务稳步增长带动公司收入同比增长25%,25Q2实现收入增速达40%,参考公司25Q1实现归母净利润4.74亿元,同比增长59%,预计25Q2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86亿元-5.16亿元,同比增长56.3%至65.9%,25Q2延续一季度良好表现,其中科沃斯品牌业务延续24Q4至今优异表现,25Q2同比增长超60%。清洁电器行业方面,参考奥维云网数据,25H1扫地机器人线%,洗地机线%。
公司科沃斯品牌自24Q4起优异表现,X系列和T系列恒压活水滚筒洗地机器人市场认可度高,添可品牌进一步巩固自身中高端市场业绩表现,我们预计25-27年公司EPS达3.17/3.49/3.97元,给予公司25年25xPE估值,对应目标价79.25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推荐康冠科技:公司是全球智能电视、智能交互显示(IFPD)、创新类显示供应链龙头。过去几年公司利润受面板价格上涨周期,以及创新类显示业务培育的影响。展望未来,公司成长驱动力受益于彩电对新兴市场销售的持续增长,以及我们预计2025年下半年开始彩电面板价格将下跌带来的盈利改善。此外,公司培育的创新类显示业务初具规模,有望开始贡献盈利。
公司业务:1)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56亿元,22-24CAGR16.0%;其中智能电视、智能交互平板、创新类显示营业收入分别95亿元、37亿元、15亿元。2)智能电视代工订单快速增长,收入规模22-24CAGR达21.5%;智能交互显示包括交互平板(教育+会议)、电竞屏等,其中交互平板全球市场规模下滑,导致2024年IFPD营业收入相比2022年低34.1%。3)创新品类主要包括闺蜜机、智能美妆镜、智能运动镜等,新品包括AI眼镜,目前处于投入期。4)公司盈利能力和大尺寸面板价格涨跌关联度高。
全球彩电ODM市场集中度提升:1)全球彩电市场是巨大的存量市场。奥维睿沃数据,2024年全球TV出货量约2.1亿台。洛图科技数据显示,大尺寸面板产能竞争出清,2024年中国大陆LCD电视面板产量占全球66.4%,韩国企业2024年之后快速退出。2)中国大陆产业链优势下,海信、TCL为代表的品牌企业全球份额稳步提升;康冠、兆驰为代表的中国OEM/ODM企业份额也稳步提升。3)据洛图科技,2024年,全球电视代工市场整体出货总量达1.12亿台,同比+5.7%,其中康冠出货量约1030万台(公司口径彩电产量1043万台),同比+29.0%,排名第三。康冠主要针对新兴市场国家出货。
勇于创新,创新显示产品不断更新:1)2021年推出智能运动镜开始,公司相继推出移动智慧屏、智能美妆镜、AI眼镜、运动智能镜等创新显示产品。除为头部品牌提供ODM/OEM服务外,公司还以KTC、皓丽(Horion)、FPD三个自有品牌销售。2)移动智慧屏又名随心屏,集合影音娱乐、学习、健身、KTV等家庭使用场景于一身,2023年以来快速放量,但市场竞争加剧。3)Meta Ray-Ban重新定义了AI眼镜,产品畅销,示范作用带动了中国企业的跟进。康冠亦在开发搭载智谱大模型的AI眼镜。
差异化定位,柔性化生产能力强:1)公司主要瞄准新兴市场,提供各类智能显示代工业务。相比而言,欧美市场的单一规模大,但ODM市场竞争激烈。新兴市场客户主要是当地品牌,业务特点多批次小批量,毛利率高于欧美代工业务。2)公司的KDM模式是柔性化生产的竞争优势,即研发、设计、制造、交付一体化,支持多SKU小批量模式。3)美国、中国引领的创新显示产品,通过康冠这样的企业高效制造,降低售价,有利于产品向新兴市场推广和渗透。
服饰辅料行业龙头企业,稳健发展竞争优势显著:公司深耕中高端服饰辅料产品业务,已成长为行业内领军企业,旗下代表拉链品牌“SAB”享誉业内。近年来,公司营业收入与利润稳健增长。2024年,公司坚持转型升级与聚焦研发,助力公司提升市场份额,全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48%,2025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8.76%。公司持续巩固主营业务优势,同时积极推动新品类布局,2024年其他服装辅料产品营收同比增长41.92%。公司通过优化销售费用来加强经营,销售费用率从2023年的9.08%下降至2024年的8.87%,存货周转维持健康水平。
国际化产能布局,驱动境外收入增长:公司在国内外共建成九大工业园区,已形成年产120亿粒钮扣与9.10亿米拉链的生产规模,是国内兼具规模与品类优势的综合性服饰辅料企业,2024年产能利用率达68.82%。同时,公司同步推进境外版图,与孟加拉国、越南等境外产能布局共同构成全球供应链网络,推动境外产能占比从2020年8.73%提升至2024年19.05%,产能利用率从19.05%提升至47.98%,2024年境外收入增速达30.66%,并以“SAB”品牌与国际品牌建立战略合作,实现从产能规模到全球竞争力的优势转化。
创新设计提升产品竞争力,一站式经营响应客户需求:公司强化研发创新能力,提升服饰辅料产品溢价空间。通过“文化赋能+定位细分”实行产品研发战略,2024年公司拉链单价达4.69元/米,同比提升9.6pct,体现出公司通过产品设计与创新实现价值提升的核心能力。公司以“SAB”品牌为载体,通过“时尚设计、精工制造、专家销售、承诺式服务”四大体系,提供一站式服饰辅料供应服务。设计上可满足客户个性化定制需求,依托自动化生产设备实现快速流转、缩短交货期,快速响应需求;销售上通过专业培训体系培养销售精英,依托健全营销网络第一时间提供全套采购及解决方案。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服饰辅料行业龙头之一,产能布局覆盖境内外,产品创新设计能力强,未来公司将持续巩固龙头地位,深化国际产能布局,提升产品研发能力,积极拓宽新市场,完善一站式服务体系响应客户需求,推动公司业务稳健增长与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预计2025/2026/2027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71/8.82/9.8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03%/14.49%/11.84%,EPS分别为0.66/0.75/0.84元。当前股价(2025年7月11日)对应2025/2026/2027年PE估值为16.14/14.10/12.60倍。
风险提示:服装消费景气度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海外产能不及预期的风险;国际贸易风险。
经营业绩高增单车净利润提升。预计20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7.0亿元到32.0亿元,同比+66.2%~97.0%;对应2025H1单车归母净利润为1.5万元,同比提升约0.8万元。销量方面,2025H1年批发15.2万辆,同比-18.3%;其中2025Q2批发10.7万辆,同比+6.5%,环比+135.8%。2025Q2,M5交付1.4万辆,占比12.8%,同比-1.0pct;M7交付1.3万辆,占比11.8%,同比-25.7pct;M9交付3.9万辆,占比36.7%,同比-12.0pct;M8交付4.1万辆,占比38.7%。我们认为,2025H1同比下降主要源于产品迭代空窗期引发消费者延迟购买,2025Q2同环比增长归因于问界M8上市后预售订单在Q2集中交付释放销量。中高端市场韧性较强,M8/M9份额强势形成共振,品牌向上突破。
问界M8切入40万级高端市场,智能化优势成为核心竞争力。问界M8系列分为Max、Max+、Ultra三种增程版配置,均提供大五座和享六座两种座椅布局选项,售价35.98-44.98万元。新车上市13天大定超6万辆,38天订单破12万辆,2025Q2问界M8批发销量4.1万辆。我们认为,M8精准卡位家庭高端结构性增量市场,有望在35-45万中大型SUV市场持续渗透,成为问界品牌销量增长新引擎。
港股IPO深入全球化战略,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扩容国际高端市场。4月28日,公司向港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此次上市募集资金拟用于:1)新能源车型研发,加强海外车型的研发适配;2)提高魔方平台、智能座舱、辅助驾驶、动力系统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实现“研发-生产-服务”的全面渗透;3)增加线上营销渠道,扩张海外销售渠道及交付能力,建立超能充电站网络;4)补充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我们认为,港股IPO旨在深化公司全球化战略,将打开公司新增长空间,强化技术护城河与产能扩张,加速高端品牌国际化本地化落地。
投资建议:M8/M9形成共振,超级工厂产能支撑交付放量,机器人业务布局具身智能,港股IPO落地加速全球化战略深入布局,有望构建公司业绩新增长曲线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05.1/143.6/151.4亿元,对应2025年7月14日收盘价130.03元/股,PE为20/15/14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车市下行风险;新车销量不及预期;盈利能力不及预期;全球化进度不及预期。
公司发布业绩业绩预告,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8-5.2亿元,同比扭亏;扣非后净利润2.9-3.3亿元,同比扭亏;其中Q2单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8-2.2亿元,同比扭亏。业绩符合预期,维持“买进”评级。
上半年业绩大幅回暖,后续产品储备丰富:公司上半年业绩增长主要来源于自研的新国风仙侠MMORPG端游《诛仙世界》于2024年12月上线,为报告期内公司带来良好业绩增量。此外公司电竞业务以高质高频的赛事为依托,实现稳健发展,上半年电竞业务流水同比延续增长趋势,持续贡献稳定业绩。报告期内公司非经常性损益预计约19,000万元,主要系2025年第一季度出售乘风工作室产生的处置收益以及报告期内取得的政府补助。后续产品方面,公司研发的超自然都市开放世界RPG游戏《异环》在国内开启新一轮测试,幷于7月初启动海外区域首次测试,备受市场关注;报告期末至7月初,公司研发的异世界都市冒险JRPG游戏《女神异闻录:夜幕魅影》相继于日本、欧美、东南亚等海外区域公测,获得用户高度认可;公司研发的诛仙IP正统续作MMORPG游戏《诛仙2》定档2025年8月7日在国内公测,预期将继续稳固公司在该类型游戏上的布局与优势。
降本增效大力推进初现成效:2024年公司对研发团队进行了全面梳理,研发人员从23年末的3993人缩减至24年末的2575人,虽然在Q4形成了较高减值,但精简了研发力量,在未来有望提升研发效率,达到“提质减量”的降本思路。2025Q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8.36%/7.22%/24.71%,同比-8.96/-12.25/-12.77个百分点,降本增效效果显著,也帮助公司实现扭亏为盈。未来伴随公司聚焦重点游戏单品的运营思路,基本面触底反弹改善趋势明显,公司利润率有望持续转正。
《异环》二测展现极佳画质体验,未来或将成为公司王牌IP:《异环》是公司旗下幻塔工作室自主研发的超自然都市开放世界RPG游戏,采用虚幻引擎5制作,支持光线追踪和DLSS技术。从6月二测相关PV和实际画面来看,目前游戏单论画质已达到国内二游第一档次水平,都市+科幻+二次元画风亦具备独特吸引力,与近两年业内同类型游戏相比有望带来差异化优势。目前《异环》收容测试已于6月26日正式开启,此前五月出版署新一批版号审批结果中也已获得了多端版号,游戏上线节奏稳步推进,我们预计《异环》大概率将在2025年正式上线,考虑到游戏画质极佳、赛道火爆、制作工作室过往履历优异,《异环》未来或将成为公司王牌IP,首年流水有望超过50亿元,大幅带动公司游戏台块业绩增长,成为公司新的王牌IP。
盈利预期: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6.81亿、12.54亿元、14.09亿元,YOY分别为扭亏、+84.12%、+12.38%;EPS分别为0.35元、0.65元、0.73元,当前股价对应A股2025-2027年P/E为41/22/20倍,考虑到新游《异环》有望大幅增厚公司未来业绩,给予“买进”建议。
消费级应用激光器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新能源业务进展顺利。公司激光器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等领域精细化加工需求,具有高定制化的前沿技术应用特征。作为先进制造的基础工具,公司激光器产品在持续替代传统加工方式的同时为客户降本增效,在不断开拓的新应用场景中全面实现激光工艺的国产替代。公司2025Q1实现新接订单5.85亿元,同比+89.38%。受益于激光器在各行业应用中的国产替代需求日益增长,同时激光器在消费级应用领域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公司相关业务订单规模实现较快增长。2024年以来,除持续为行业头部客户根据其工艺变化同步提供激光器外,公司在激光加工实时反馈模块、储能电池加工、扁线电机加工等多个方面实现突破,随着客户产线加速升级和出海需求的提升,公司全年及展望未来几年在新能源领域业务有望获得持续增长。
多技术领域突破打开增长空间,国产替代与新兴市场双轮驱动。公司持续强化技术壁垒,在新能源、消费电子、PCB加工等赛道取得关键进展。动力电池领域,新能源扁线电机激光清洗设备获头部客户批量订单,500W激光器助力客户降本增效;光伏领域,钙钛矿激光模切设备已应用于百兆瓦产线,并积极布局GW级产线招标;PCB加工环节,FPCB激光钻孔机完成客户验证,有望替代进口设备实现国产化。同时,电容测试分选机等新产品进入试用阶段,被动元器件设备矩阵持续完善。随着新能源行业高景气延续及钙钛矿技术商业化加速,公司多领域技术储备将转化为业绩增长新动能。
把握高密度光互联黄金机遇,战略布局光纤阵列单元(FAU)。随着数据中心光模块向800G、1.6T乃至更高带宽的飞速升级,AI算力的澎湃需求正强力驱动着这一进程。与此同时,为突破传输瓶颈、实现超低功耗与延迟,光电共封装(CPO)技术正加速成为下一代数据中心的主流方案。在CPO架构中,作为连接光引擎与计算芯片的核心接口,FAU的战略价值与单设备用量(可达传统光模块的3-5倍)均迎来质的飞跃。公司通过战略性整合资源,投资控股产业链优质伙伴——深圳市矩阵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矩阵光电),强势切入FAU市场,发挥协同效应,实现1+1>
2的价值创造。FAU与公司现有并持续发展的MPO(Multi-fiberPushOn)连接器组件业务,共同构成了高密度光互联解决方案的核心支柱,为公司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国际贸易环境不稳定的风险;技术升级迭代风险;研发失败风险;技术未能形成产品或实现产业化等风险。
7月14日公司发布2025H1业绩预告,25H1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亿元至1.2亿元,同比增长90.14%到128.17%;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1亿元至1.2亿元,同比增长78.51%到114.21%。单25Q2来看,预计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41亿元至0.61亿元,预计同比增长24.24%到84.85%。考虑到Q2公司受关税及海运费影响,整体利润表现相对理想,改善趋势仍在显现。
预计Q2收入稳健增长,美国市场表现或较优。分市场来看,国内市场方面,虽然由于地产端销售仍未明显改善,整体终端家具需求相对承压,但公司积极调整内销自主品牌运营思路,Q2内销收入预计同比仍有增长;欧洲市场方面,考虑到出货节奏,Q2增长或有一定放缓;美国市场方面,考虑到跨境电商发展态势良好以及美国对等关税带来的订单回流美国工厂,预计Q2收入增长有所提速。
海外工厂盈利能力回升叠加国内自主品牌减亏,共同推动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改善。公司此前盈利端承压主因原材料价格上涨、海外产能与需求错配、国内自主品牌亏损等,目前多重因素逐步显现改善。海外原材料价格方面,25H1美国TDI/欧洲TDI价格分别同比下降14.75%/8.94%。海外产能利用率方面,第三轮反倾销+美国对等关税正倒逼床垫生产回流美国本土,公司此前在美布局的产能有望充分释放,产能利用率提升明显,驱动盈利改善。国内自主品牌方面,公司优化营销及运营策略,上海梦百合子公司显示减亏迹象,25Q1仅亏损746万元(24全年亏损1.16亿元)。
经营逐步改善,盈利回升趋势越发明显。外销方面,三轮床垫反倾销+此轮美国全面对等关税,公司美国工厂产能利用率有望逐步抬升,叠加海外原材料价格回落的背景下,公司美国工厂盈利能力改善趋势已现,此外公司欧洲工厂依托于新客户开拓,盈利能力也正稳步改善,整体来看,公司外销盈利能力已逐步触底回升。内销方面,国内记忆棉床垫行业渗透率仍极低,公司通过坚定自主品牌战略,从组织、营销等多方面进行优化调整,自有品牌收入和单店提货情况已体现出边际向好趋势,内销自主品牌后续发展可期,有望抬升公司盈利稳定性及估值中枢。
800G等高速率光模块放量,带动公司增收增利:受益于AI算力投资增长,高速率光模块需求持续增长。根据讯石光通信,2025年全球800G光模块的需求量有望达1800-2200万只,主要采购方包括英伟达、谷歌、Meta、AWS等。公司是北美云厂商的重要光模块供应商,点对点光模块中800G及以上光模块占比有望提升。高速率光模块具备量价齐升的逻辑,带动公司产品结构优化,净利润亦同比大幅增加。此外我们认为受到关税不确定性影响,2Q公司部分高速光模块产品可能存在提前出货的情况,进一步增高业绩。展望26年,多重利好有望逐步释放:1)26年800G光模块需求持续旺盛,行业需求量同比有望实现翻番;同时1.6T光模块渗透率有望提升,公司已成功推出单波200G的1.6T光模块产品,有望在下一代高速光模块产品中保持领先。2)谷歌、AWS、Meta、OpenAI的ASIC芯片有望在2026年大规模放量,而ASIC用到的光模块数量相较GPU更多,公司作为海外云厂商的光模块核心供应商有望受益。3)AEC是ASIC机柜内优选连接方案,LPO适用于数据中心机柜内服务器到交换机的连接,具有低功耗、低成本优点,公司在AEC、LPO均有布局,有望形成第二增长曲线,拉高盈利质量。
考虑到高速光模块需求超预期、公司盈利能力强,我们上调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214.2/346.6/478.1亿元,同比增长148%/62%/38%;预计EPS分别为8.11/12.47/14.50元,PE分别为16/10/9倍,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实际控制人被行政处罚的风险、AI发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新技术发展不及预期、存货积压的风险。
2025Q2利润符合预期格拉默欧洲整合效应显现。公司预计2025Q2实现归母净利0.46~0.76亿元,中值为0.61亿元,同比+77.7%/环比-42.0%;其中格拉默2025Q2实现收入4.66亿欧元、同比-6.9%,实现经营税前利润0.12亿欧元,同比-42.1%。分析利润变动原因:1)格拉默利润同比下滑,主要系2025Q2美洲和亚太地区收入及利润下降影响,特别是中国高毛利业务受到经济不确定性影响,但公司仍维持全年经营税前利润0.6亿欧元的预测;2)2024H2对格拉默欧洲人力资源配置进行优化,且将继峰欧洲业务并入格拉默,2025H1在人力成本下降及欧洲区域经营成本下降端效果显著;3)2024H2出售美国亏损子公司TMD,2025H1不再对公司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智能电动突围座椅国产替代空间广阔。2021年10月至今,公司已获得超20个座椅总成项目定点,并于2023年5月实现量产,2024年累计交付33万套,实现营业收入31.10亿元。截至2025年7月14日公司累计乘用车座椅在手项目定点21个,生命周期总金额达927-974亿元,一般车型生命周期为5-7年,在手订单如在同一年量产,可实现年收入154-162亿元,为继峰本部2024年收入的240%-252%,收入增量显著。根据公司股权激励计划,2025/2026年座椅事业部收入考核目标值为50/100亿元,净利润考核目标值为1.5/5.0亿元,彰显对座椅业务的快速发展和盈利的信心。
全面协同剑指全球智能座舱龙头。公司2019Q4并表格拉默后,2020年开启全面整合,2023年随格拉默全球COO李国强先生上任后,以提高盈利能力为目标,强力推动全面降本增效措施的具体落地。同时格拉默和继峰联合开拓市场,产品相互赋能,客户相互导入,共同提升市占率。面对汽车行业电动智能百年大变革,公司横向拓展乘用车座椅、音响头枕、车载冰箱、移动中控系统等智能化新品,纵向布局智能家居式重卡座舱、电动出风口、隐藏式门把手、车载冰箱等,长期来看“大继峰”有望充分发挥格拉默百年积淀的座椅等技术优势和继峰的民企灵活机制冲击智能座舱市场,剑指全球龙头。
投资建议:整合成效渐显,新产品和新客户加速拓展,“大继峰”(继峰+格拉默)未来有望成为全球智能座舱龙头,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为267.50/299.50/359.5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05/9.45/13.43亿元,对应EPS为0.48/0.74/1.06元,对应2025年7月14日12.33元/股的收盘价,PE分别为26/17/12倍,维持“推荐”评级。
深耕清洁能源领域二十余载,中报业绩预增20-35%。协鑫能科主营燃机热电联产和能源服务。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98亿元,同比-3.4%;因部分换电资产减值,2024年归母净利润4.9亿元,同比-46%。截至去年底公司并网装机5.9GW,其中燃机热电联产2GW,燃煤热电联产203MW,光伏发电2GW,风电818MW,垃圾发电149MW,储能662MW。燃机热电联产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2.4亿元,占比53.4%;蒸汽销售2024年营收为26.8亿元;能源服务(虚拟电厂、能源交易、节能改造等)营业收入11.9亿元,占比12.2%。公司预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93-5.55亿元,同比+20%-35%,对应2025Q2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39-3.01亿元,同比+7%-35%,环比-6%至+18%。
率先探索新能源发电资产发行RWA。RWA(现实世界资产)是指将实体资产(如房产、设备、基础设施、债券、光伏电站)或权益(收益权、知识产权)转化为可以在区块链上交易的数字代币。2024年12月协鑫能科与蚂蚁数科合作完成国内首单光伏实体资产RWA,融资金额超2亿元人民币,底层资产为位于湖北、湖南两省的82MW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
新能源RWA市场大有可为。RWA具备以下优势:1)区块链赋能:实现资产数字化确权,确保数据不可篡改且可追溯,比较其他资产证券化形式大幅缩短发行周期和减少发行成本,融资效率得到提升;2)跨境融资突破:通过合规渠道在境外发行,吸引国际绿色资金。目前国内协鑫能科、朗新集团、元隆雅图均已完成RWA项目实践。据RWA监测平台rwa.xyz数据,截至7月6日链上总RWA价值约248亿美元;稳定币总价值约2417.2亿美元。
RWA带动公司能源服务发展。伴随《香港稳定币》条款落地,新能源RWA获得越来越多的产业项目方关注。2025年6月协鑫能科与蚂蚁数科成立合资公司蚂蚁鑫能,合资公司定位是优先为国内分布式能源资产提供RWA发行服务。通过参与新能源RWA业务公司可开拓更大规模的虚拟电厂聚合业务、能源交易业务等。截至去年底公司在江苏省虚拟电厂可调负荷规模约300MW,占省内20%;公司需求响应规模约500MW,未来还将稳步提高。能源服务业务收入在2024年达到11亿,同比增长超过337%。
城投控股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得益于结转规模增长,公司预计半年度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8.4、9.9亿元,EPS分别为0.24、0.33、0.39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8.4、13.5、11.4倍,公司背靠上海城投集团,土储优质,结转资源充足;同时公司投融管退路径清晰,投资业务有望持续增厚公司利润,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预计20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1.2-1.8亿元,2024年同期为-1.02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实现扣非净利润1.0-1.5亿元,24年同期为-0.78亿元。公司半年度业绩扭亏主要由于房产项目竣工交付结转同比有所增加,2025H1竣工面积11.1万方(2024H1竣工面积为0)。
公司2025H1主要在售项目包括露香园二期、璟云里二期、馥公馆、虹盛里等,实现销售面积2.7万方,同比-47%;实现销售金额30.8亿元,同比-62%。公司2025H1暂未新增拿地,2024年新增黄浦小东门组团地块和闵行华漕镇项目,拿地总价近百亿,同时拿下闵行区杜行、诸翟两个城中村项目,截至2024年末待开发土地建面约82万方,其中90%位于上海,待售项目充裕。
公司2025上半年主要在租项目包含城投宽庭租赁社区、城投控股大厦等项目,出租房地产的建筑面积约57.98万平方米,已出租经营面积约35.98万平方米,2025H1新增尚云里公寓和城投宽庭徐汇社区的租金收入,上半年实现租金流入1.7亿元,同比增长43%。上半年公司新开业的城投宽庭徐汇社区共有1283套房源,建筑面积约30-79平方米的一室至两室户型。截至上半年末,城投宽庭在营社区10个,现有管理规模超14000套。
【业绩快报】25H1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1.71亿元(同比+22.29%/+42.68%),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盈利能力持续上行,预计核心单品高速成长。拆分至单季度,25Q2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6/0.89/0.86亿元(同比+20.49%/+35.07%/+42.93%),25Q2公司归母净利率约26.5%,同比+2.9pct,环比+0.5pct。25Q2业绩高增主要系:①24年“年产30,000吨可溶性膳食纤维项目”和“年产15,000吨结晶糖项目”投产放量,带动销售收入增加;②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①关税扰动:目前公司核心出口产品阿洛酮糖等均在关税豁免清单,且关税基本由下游客户承担,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小;②阿洛酮糖展望:7月2日国内阿洛酮糖作为食品原料审批落地,目前在海外应用范围包括饮料、烘焙、乳制品等,阿洛酮糖不仅口味与蔗糖相似,同时能够发生美拉德反应赋予面包蛋糕金黄色泽和松软质地。现阶段阿洛酮糖仍有一定技术壁垒,我们预计中短期价格或产量大幅波动的可能性较小,我们预计下半年公司的阿洛酮糖加速成长。
盈利预测:我们认为,公司核心产品下游应用市场广阔,阿洛酮糖成本优化趋势明显,下半年阿洛酮糖或将充分享受国内市场带来的增量,全年利润高增态势显著。我们预计25-27年公司收入同比+26%/+27%/+33%至14.5/18.5/24.6亿元(前值15.3/18.8/22.6亿元),利润同比+43%/+29%/+37%至3.5/4.6/6.2亿元(前值3.4/4.2/5.1亿元),调整预期主要系7月阿洛酮糖国内审批落地,我们预计公司产品下半年放量,对应PE为27X/21X/1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结构升级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上游成本波动;食品安全风险;业绩快报仅为初步核算结果,具体数据以公司正式发布的25年半年报为准。
主业稳健增长、结构件盈利拐点已现。公司结构件业务25H1我们预计收入25亿元+,同增40%+,全年我们预计收入40%+增长至60亿元左右,且通过提高自动化率将净利率提升至2-3%,贡献1.5-2亿元利润,盈利拐点明确;铁芯25年我们预计收入稳定在15亿元左右,毛利率提升至20%,我们预计模具25H1收入2亿+,毛利率维持50%+,25年模具预计营收维持同比增长,盈利水平稳定。
机器人客户持续推进、远期利润弹性明显。公司完成开发整套人形机器人丝杠产品,精度覆盖C3/C5,并开发线性执行器产品,目前国内机器人客户已导入执行器产品,海外大客户已成功送样,公司对国内外十家左右线性关节本体厂均有对接,当前半自动线套/天,年底将投产全自动行星滚柱丝杠产线,公司客户稳步推进,远期利润弹性明显。
滨江集团发布2024半年度业绩预告。受结转规模提升影响,公司利润实现高增,销售排名稳居前十,投资强度超60%,拿地聚焦杭州,融资成本降至央企水平。受房地产销售市场下行影响,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9.4、32.7、34.2亿元(原值38.3、44.1、50.1亿元),EPS为0.94、1.05、1.10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0.6、9.5、9.1倍。公司投资聚焦长三角优质城市,看好高价地结转后盈利修复可期,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预计2025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6.33-19.82亿元,同比增长40%-70%;实现扣非净利润16.37-19.87亿元,同比增长44.8%-75.8%;基本每股收益0.52-0.64元/股。公司半年度业绩高增主要由于交付规模有所提升,上半年交付项目共计17个,其中杭州地区15个,其他城市2个。
公司2025上半年实现销售金额527.5亿元,同比-9.4%,行业销售排名第十,民企排名第一。根据克而瑞数据,公司上半年在杭州全口径销售额287亿元,市占率维持第一。公司上半年在杭州和金华拿地16宗,总土地款333亿元,新增货值超542亿元,拿地强度达63%;其中在杭州拿地金额超307亿元,新增土储超84万方。截至2024年末,公司土储建面997.6万方,其中杭州占比70%,土储结构优质。
公司2025上半年在公开市场成功发行2笔两年期中期票据及两笔1年期一般短融券,发行总规模23亿元,票面利率2.5%-3.8%。截至2025上半年末,公司综合融资成本由2024年末3.4%降至3.1%,平均融资成本持续走低,降至央企融资水平。
北交所信息更新:丝绸消费需求回升,线:营收1.16亿元,同比+7%,扣非净利润790万元,同比+47%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6亿元,同比下滑2.96%,归母净利润2805.51万元,同比下滑18.32%,扣非归母净利润2414.11万元,同比增长18.01%;2025Q1,公司实现营收1.16亿元,同比增长6.92%,归母净利润808.38万元,同比增长9.41%,扣非归母净利润789.56万元,同比增长47.45%。因此,我们维持2025-2026年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为0.44/0.53/0.63亿元,对应EPS为0.64/0.76/0.92元/股,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41.1/34.5/28.8倍,维持“增持”评级。
消费市场回暖,家居家装“以旧换新”政策支持落地,2025Q1,公司营收线%,线%。其中京东、天猫、抖音三大渠道全面接入国补活动,通过专项资源位、叠加优惠等,拉动销售增长,京东渠道同比增长70.57%。同时,公司打造“全域直播”营销网络,微信小店的视频号联动达人,推动微信小店营收同比增长370.76%。抖音电商转变策略,从销售高速增长转为销售稳健增长下持续盈利能力的打造,2024年实现同比增长31.31%;2025Q1,通过“精品自播+头部机构双引擎”营销策略,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8.78%。
国内丝绸消费需求持续回升,2020-2024年蚕丝被消费量指数复合增速9%
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发布的《中国蚕丝被市场分析简报(2024)》显示,2024年全国丝绸行业规上企业主营收同比增长6%,国内丝绸消费需求持续回升,2020-2024年蚕丝被消费量指数以9%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公司产品荣获江苏精品、中国绿色产品、高档丝绸标志、苏州市纺织丝绸科学技术进步奖等认证。太湖雪品牌连续5年荣获全国蚕丝被专营品牌线年),获得中国十大丝绸品牌、全国茧丝绸创新品牌、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跨境电商知名品牌等荣誉称号。
太龙药业(600222)公司引入国资新股东后,实施了多次回购与员工持股计划,加强了战略性投入。药品制造业务是公司营收的核心,营收占比持续接近八成,对公司整体收入影响显著,主要产品为中药饮片和中药口服液。公司2019年至2024年间表现总体稳健,五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到8.2%。
公司口服液产品覆盖面广,双黄连产品突出。产品系列覆盖呼吸系统、心脑血管、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多个治疗领域和中老年、妇科、儿科等应用领域,主要产品包括双黄连口服液系列、双金连合剂、丹参口服液、生脉饮、藿香正气合剂、五子衍宗口服液等。2024年药品制剂业务受行业相关政策对产品销售的影响,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同比下降,毛利率基本持平。
公司中药饮片相关业务主要依托两个子公司发展:桐君堂药业有限公司、河南桐君堂道地药材有限公司。相关业务主要产品为中药饮片,也向上游中药材种植、下游中药煎药服务等渗透。2025年1季度,中药饮片业务营收约占总营收56.09%,毛利率也有所改善。
公司药品研发服务业务由子公司新领先负责开展。新领先位列“中国医药研发公司五十强企业”,专注为客户提供综合性医药技术研发服务。根据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合同签订量同比增长11%,受托和自主立项的研发项目中,新增58项注册申报、32项药品生产批件、17项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5项原料药通过审评获批。
行业竞争格局加剧风险;原材料成本波动风险;集采降价超预期风险;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保利发展(600048)经营管理能力优秀的龙头央企,维持“买入”评级保利发展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受结转规模和项目盈利能力下降影响,公司利润有所下滑,但销售排名稳居首位,土储结构不断优化,负债结构优化,资金成本优势明显。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8、65.6、75.1亿元,EPS分别为0.47、0.55、0.63元,当前股价对应PE估值分别为17.2、14.9、13.0倍,我们看好公司低价项目结转完成后业绩持续修复,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2025上半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7.35亿元,同比-63.15%;实现扣非净利润25.99亿元,同比-64.05%。公司半年度业绩下降主要由于结转项目规模下降且盈利能力下降。2024年以来,公司持续推进去库存,在部分高权益比项目上进行了降价,这部分项目结算净利率较低。
2025年1-6月,公司实现签约面积713.54万平方米,同比-25.23%;签约金额1451.71亿元,同比-16.25%。虽然公司销售有所下降,但仍然位居行业第一。公司近年来持续优化拿地结构,2024年新增土储中一线%,反映到销售上带来了销售单价的大幅提升。2025年上半年公司累计签约销售均价20345元/平米,同比提升12.01%。
拿地强度维持在33%左右,一线个项目,新增拿地总占地面积101.18万平米,总建筑面积294.09万平米,同比增长153.8%;拿地总金额488.73亿元,同比增长287.8%。2025上半年公司拿地强度为33.67%,好于2024年同期7.27%水平。从布局城市看,公司2025年上半年持续加大在核心38城市的布局,新获取项目按照城市能级分,一线%。
事件描述7月9日,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9-6.5亿元,同比增长59.3%-75.5%,中值6.2亿元,同比增长67.4%。其中,2025Q2实现归母净利润中值4.4亿元,同环比分别增长86.5%/135.6%。上年度合并了中化蓝天、桂林蓝宇航空轮胎,公司的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大幅增加,氟化工业务实施一体化管理。事件点评
第三季度,昊华科技国内权益生产配额4.97万吨,占比23.8%,可充分享受景气。
特品受益于地缘的不确定性,增长确定性较强。国际局部地缘冲突导致矛盾格局深度固化,呈现不可逆趋势,各国增加军费支出保障自身安全。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数据显示,2015-2024年,全球军费支出呈现持续增长趋势,2024年全球军费支出同比增长9.4%,创1993年以来增速新高。公司相关业务以“技术壁垒高+配套不可替代”为核心竞争力,主要产品特种涂料、特种玻璃、特种轮胎、特种密封材料、防化服等有望快速放量。
电子材料受益于集成电路行业的扩张和面板行业的增长。公司电子特气、电子大宗、含氟精细化学品受益于集成电路和面板行业的增长有望实现持续增长。特种PTFE树脂可用于高频PCB基板,与日本大金和美国杜邦进行竞争。公司的PTFE树脂产能3.3万吨,1.8万吨在建项目基本建成。在特种PTFE赛道持续领跑,未来业绩弹性取决于国产替代深度与高端应用渗透率提升。
投资要点光通信龙头,海洋通信与能源业务起量促增长。公司成立于1999年,以光纤光缆业务起家。2006年,公司定增募集资金研发光纤预制棒,2010年研发成功实现量产;2020年收购华为海洋51%股权,拓展海洋通信领域。能源业务方面,2009年成立子公司亨通高压海缆公司布局电力传输业务,2013年加强超高压电缆及海缆产品研发,同时布局海洋工程等业务。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00亿元、同比增长26%;净利润27.7亿元、同比增长29%。公司建立长期激励机制。公司长达数十年执行激励方案,近期的激励方案包括:1)2022年11月员工持股计划,参与对象246人,受让960万股。2)2024年9月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授予2155万股股份,激励对象本计划公告时在公司或下属子公司任职的部分核心骨干人员。按照激励触发值计算,24~26年度营业收入目标为533.4、571.5、609.6亿元,同比增速为12.0%、7.1%、6.7%;24~26年度归母净利润目标为25.0、26.7、28.4亿元,同比增速为16.0%、6.9%、6.5%,对比22年员工持股目标进一步上调,彰显公司长期发展信心。
海风:深远海海风开发潜力大,欧洲海风打开空间。世界银行集团报告显示我国海风发展潜力达到2982GW,其中固定式1400GW、漂浮式1582GW。近2~3年受江苏、广东标志性项目影响,海风装机有所放缓;24年装机仅4GW同比下滑,预计25年相关标志性项目进入实质性拐点,海风装机有望起量至装机10~12GW,同比翻倍以上。随着深远海规划落地、国管海域相关管理办法出台,深远海项目的开发有望加速,深远海空间较大。欧洲方面,2022年碳中和大背景下,俄乌冲突引发能源危机,海外各国纷纷加码海上风电。历年欧洲海风装机单年新增规模约2~3GW;根据Wind Europe预测,预计25年欧洲海风装机4.5GW,同比增长74%,26~28年分别达到8.4、6.5、6.7GW,30年达到11.8GW,25~30年年均复合增速达21%
海缆:深远海趋势带动海缆价值量提升,高壁垒铸就稳定竞争格局。深远海发展之下,离岸距离提升将带来海缆用量提升。此外,超高电压等级产品500kV交流、±500kV柔性直流将成为深远海项目的趋势,即使考虑柔直海缆价值量下降的问题,我们测算2024、2025年海缆市场规模71、141亿元,同比增长7%、99%;2030年海缆市场规模达到323亿元,2025~2030年年均复合增速18%,与海风装机复合增速基本一致。海缆对码头资源、敷设和运输专业设备有较高要求,具有较高的准入壁垒;而目前仅一线企业具备高电压等级产品生产经验,以及软接头经验,一线企业格局稳定向上。
光通信:国内需求稳定,海外市场带来增量。国内方面,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资本开支稳定。近几年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千兆光纤网络加快发展,渗透率快速提升,促进光通信业务稳步发展。海外方面,全球数字化进程加速,各国不断强化对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Reports and Data报告显示,预计到2030年,全球光纤市场规模将达到111.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9.3%。
智能电网:用电需求稳中有升,智能电网占比提升。我国电力消费规模逐年增长,全社会用电量由2011年的4.69万亿千瓦时增长至2023的9.22万亿千瓦时,预计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9.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用电需求稳步增长。预计智能电网传输在电网建设中份额不断提升;新能源装机不断增加,同样催生特高压电网的电缆需求。
公司竞争优势:跻身海缆龙头地位,横向拓展海工业务。24年期间,公司加快推进江苏射阳海底电缆生产基地一期产能提升;同时,积极推动射阳基地二期和揭阳海洋能源生产基地的项目建设。施工能力方面,公司拥有多艘海上施工船,拥有海上风电系统解决方案及服务能力,是国内能够提供完整生命周期服务的海底电缆厂商之一。截至24年底,公司拥有海底电缆、海洋工程及陆缆产品等能源互联领域在手订单金额约180亿元。海洋通信方面,公司是全球前三具备海底光缆、海底接驳盒、中继器、分支器研发生产制造能力、跨洋通信网络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能力以及跨洋通信网络系统建设能力的全产业链公司。公司紧抓深海科技发展战略,打造全球跨洋通信系统集成业务领导者。截至24年底,公司拥有海洋通信业务相关在手订单金额约55亿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8/38.5/43.0亿元(2025~2026年预测前值为34.5/39.5亿元),同比+22%/+14%/+12%,对应PE为11.2/9.8/8.8x。考虑到公司海缆/光缆业务均处于龙头位置,客户积累深厚,具备成长空间,给予公司25年16xPE,对应目标价21.92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光纤光缆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国际贸易格局变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公司是高分子助剂的代表企业,成核剂是公司核心产品。公司是生产制造环保、安全、高性能特种高分子材料助剂的高新技术企业、经工信部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总部位于广州,主营产品包括成核剂、合成水滑石、抗氧剂、复合助剂等。公司成核剂、合成水滑石国内销量在国内规模最大,公司名称呈和谐音“成核”。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88205万元,实现归母净利25018万元。2020年至2024年间,收入复合增速达1766%,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达21.05%。公司在成核剂领域成功突破跨国公司垄断,在高壁垒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成核剂是用于调整聚丙烯等材料的结晶度,进而提升材料透明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助剂产品,山梨醇类成核剂是目前成核剂主要品种,最早由日本企业发明和开发成功,目前由美利肯等外企占据主导地位。国内2023年成核剂消费量约在10690吨,其中自给率约在30%,公司销量约占国产企业销量的62%,2023年毛利率高达57%。公司通过持续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成为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海壳牌、延长石油等大型能源化工企业的合格供应商,与其达成了深度的合作。在国际市场,基于良好的产品性能,公司已与国际先进品牌企业展开竞争,并成功进入北欧化工、博禄化工、利安德巴塞尔、HMC、TPC等国际知名石化企业。成长空间仍然巨大。水滑石业务有望成为下一个成核剂业务。合成水滑石作为PVC吸酸剂使用。类似于成核剂行业,以日本协和化学为代表的国外厂商,长期占据水滑石行业的领先地位。公司是国产水滑石供应商的代表企业,近年来新进入该领域后业务保持较快增长,公司有望将该产品打造为下一个成核剂。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领先高分子加工助剂企业,是国内最大的成核剂和水滑石生产商。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4、3.84、4.7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62、2.04、2.53元,现价(2025年7月11日)对应PE分别为19倍、15倍、12倍。我们看好公司未来成长性,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增速放缓的风险。2)进入到核心客户供应体系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3)安全环保生产经营的风险。
投资要点事件:公司发布2025上半年业绩预告。2025H1公司归母净利润预计5~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3.9倍;扣非归母净利润预计4.5~5.1亿元,同比增长4.2~4.9倍。这一强劲表现主要得益于2025Q1电影市场的推动,《唐探1900》等影片的良好投资回报、游戏业务的稳定增长以及公司整体经营质量的提升。影院业务方面,面对票房市场的波动,万达电影正积极推进战略转型,旨在降低对传统影院收入的依赖。公司将“超级娱乐空间”升级为“1+2+5”战略版图,以一个核心、两大市场(国内与海外)、五大业务板块(院线、影视、投资、潮玩、游戏)联动,构建可持续的内容消费新生态。在核心的院线板块,公司上半年国内直营影院实现票房42.07亿元,市场份额为14.4%,并通过提升卖品毛利率和降低费用来优化盈利能力;其澳洲院线HOYTS也实现了扭亏为盈。为打造线下综合性娱乐空间,公司持续升级放映设备,计划到2026年底完成五星级影城的全激光部署,并深入发展“影院+”模式,通过与《第五人格》等知名IP的联名活动及拓展电竞赛事、演唱会直播等多元内容,吸引更广泛的消费群体,提升非票收入。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国内拥有705家影院,在海外拥有62家HOYTS影院。
内容制作方面,万达电影坚持“内容+人才”双核驱动,构建了丰富的影视项目储备。电影方面,暑期档将有《恶意》、《长安的荔枝》等多部影片上映,而《寒战1994》、《流浪地球3》等备受期待的大制作也在后续片单中。剧集方面,《检察官与少年》等已进入待播阶段,《折叠城市》等项目正在筹备中。同时,公司的战略投资板块利用场景和IP优。